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于行动中孕育生态智慧

时间:2024-04-17 16:51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作者:谈建生 点击:
  漫步在青莲主题文化公园,清新的空气轻轻拂过脸庞,仿佛在耳畔低语着关于生态文明的种种理念。这片被誉为“城市绿肺”的湿地,也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生态文明研学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创造者与践行者。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校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依托公园“大禹治水定九州”“双耀相聚暇丘城”“胜日寻芳泗水滨”“青山绿水绕城廓”四大文化功能板块,结合泗河综合治理,开设了“走进青莲公园,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研学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深化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并逐渐养成探究问题、理性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方式。而这正是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于实践中孕育生态智慧,为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认识湿地的生态功能
  
  泗河是兖州的母亲河,也是兖州难得的水源。闸坝系统不仅可以引水下泄和蓄水,还在汛期发挥着防洪和滞洪的关键作用。学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公园内滋阳坝的坝体,了解其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和防灾减灾意识;通过使用系绳的水瓶罐在入口处收集水样,并带回学校进行水质比较实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意识。
  
  学校带领学生观察湿地的水流方向,寻找出水口,进行取样比对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湿地的概念和范畴,从而强化区域认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观察湿地主要植物类型、功能和生态价值,以及研究人工岛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阅读公园内有关节水和海绵城市的展示牌,结合公园湿地的情况深入探讨如何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城市发展。
  
  生态文明研学课程的实施,不仅要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与热爱,还要培养他们成为关注环境、具备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地理学者和生态领袖。因此,学校通过研学活动引领学生集思广益,洞察公园利用与维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公园的持续改进提供思路与启示。
  
  考察泗河河流地貌
  
  在关于泗河的探索实践中,学校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观察、推理和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对河心洲的地貌特征和位置进行细致观察,分析其成因,激发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观察河漫滩及其分布特征,推测两侧河道的深浅及泗河的凹岸和凸岸,并结合流水作用原理,探讨泗河流水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三是分析泗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和补给来源,揭示河流的水文特征,促进学生对水资源环境的认知和关注。
  
  活动中,学生运用铲子挖掘泗河沉积物,并观察其特征,如大小、颜色和质地等,从中了解地质地貌的演变与地理环境的互动;观察景观石,结合岩石分类知识推断岩石类型,培养学生对地质资源的认知和研究能力;通过在柏油路凹槽中发现的卵石推断其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周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原因。
  
  探索家乡地域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探索的热情,学校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园展览牌,结合展览牌上关于兖州历史文化和泗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思考和交流,他们对兖州和泗河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和价值,对家乡有了归属感和保护意识。其次,学校鼓励学生搜集公园内关于节约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标语,并尝试列出更多的创意宣传标语。在实践结束后,学生联合撰写书面建议提供给公园管理部门,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学校引导学生收集公园里出现的李白、杜甫寓居兖州期间的诗歌作品。通过作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学巨匠在兖州的创作背景,感受诗歌的历史价值,感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开展研学实践评价
  
  研学结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研学成果PPT,并在班级进行展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展示目标、合理安排内容,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依据研学任务单制作研学实践报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报告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报告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的收获和成长。
  
  研学结束,教师需要对学生研学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与总结。评价结果由小组成果和个人表现两部分组成:小组成果由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自身在研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路径;个人评价可以从研学内容、学习态度、研学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同时,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意在长远,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视作生命共同体,强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地理学科课程设计中,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领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助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