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家庭 > 家教家风家训 >

蔡学岭家庭:勤俭家风代代传

时间:2022-08-01 15:18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admin 点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 李佩佩
 

       一件背心穿了36年,上面布满了缝补的痕迹;一本汉语词典用了50年,用针线缝上布当作书皮;一块20世纪80年代的小黑板,代代相传用了三代人……在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党校退休干部蔡学岭的家中,可以看到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老物件。
 

        “打记事起,我就感觉我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不太一样。”蔡学岭的女儿蔡晓希说。蔡晓希1986年生人,并未经历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小时候,其他小朋友的衣服、书包、文具袋要是破了或坏了,父母会给他们买新的,但是她的父母总是给她缝好后接着用。
 

       66岁的蔡学岭参加工作40余年,家庭条件并不差,日子过得节俭,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在蔡家,勤俭节约的家风已经传了四代人。
 

       对联里藏着的家训
 

        “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是蔡家传承了近40年的一句家训,时时刻刻提醒着全家人:即使粮满仓、油满缸,也经不住挥霍。这句家训源自蔡学岭珍藏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铁饭碗靠的是真本事”,下联是“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横批是“自食其力”。这副对联出自蔡学岭的父亲蔡义恭之手,写作于改革开放初期,说起来还颇有一番来历。
 

       蔡学岭回忆,父亲是位军人,母亲在家务农,拉扯他和四个弟妹,两个还在上学的叔叔也得父亲接济,家大口阔,吃饭成了头等大事。“当时按人头分粮票,每人每年两百多斤粮票,算下来一个人平均一天分不到一斤,粮食经常不够吃。”家中当年的捉襟见肘,蔡学岭依然历历在目。当时顿顿吃萝卜白菜,拿红薯当饭吃。蔡学岭12岁生日那天,奶奶费尽周折借来一碗大米,做了一小罐米饭给他打牙祭。蔡学岭刚端起碗,突然发现旁边弟弟妹妹们眼巴巴的样子,就把米饭分给他们一起吃,那罐米饭的香味蔡学岭至今都难以忘记。
 

       随着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家,家中的情况渐渐好转。改革开放后,各地推行包产到户,全家人终于不再饿肚子。蔡学岭记得,家里小麦和稻谷当时各收了3000斤,玉米、黄豆各千斤,一年收的粮食两年也吃不完。就是在这一年的春节,当着几个子女的面,一向保持军人严明纪律的父亲认真地写下了那副对联,为的是提醒一家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和本事养活自己。
 

       成由勤俭破由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蔡学岭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还经常用古诗教育全家人。老人家有个习惯,右手拈菜,左手在筷子下兜着,生怕饭菜掉在地上。蔡学岭不知不觉中也延续了父亲的一些习惯。
 

       如今的蔡晓希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成家后也渐渐明白了老辈人的良苦用心:“小时候,我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后来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逐渐意识到节约光荣、浪费才可耻。”
 

       如今,“随手关灯,饭吃干净”成了蔡晓希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当地有给小孩办满月酒、周岁酒等习俗,一般是在外面的餐厅请客摆酒席,但蔡晓希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办过。孩子过周岁时,她就在家里做一桌菜来庆祝,既减轻了亲戚朋友的负担,又避免了浪费。
 

       潜移默化中,家里的小辈们也自然受到勤俭家风的熏陶。蔡学岭的外孙每天吃饭颗粒不剩,写作业总是草稿纸正反两面充分使用,每年的压岁钱攒起来购买学习用具和书本。作为班干部,看见其他同学有浪费的行为,还会及时提醒和制止。
 

       “要形成勤俭节约风气,需要从每个家庭做起,每一代都给下一代形成榜样的力量,将优良家风如接力棒一样传承下去。” 蔡学岭说。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