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动态 > 国家新闻 >

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出“饭圈文化”的裹挟?

时间: 2021-09-09 08:46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作者: 周韵曦 富东燕 林芯 点击:
    打榜、反黑、控评、集资、参与超话、送偶像礼物……
 
    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出“饭圈文化”的裹挟?
 
    ——整治“饭圈乱象”系列观察之一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7000多名中学生参与的调查显示,44.9%的中学生会线上应援,包括打榜、反黑、控评、集资、参与超话、观看直播、送偶像礼物、参与QQ群等粉丝群聊、二次创作或转发正主作品、买周边、海报、代言等
 
    ● 小学是孩子榜样教育的重要阶段,家长应尽早在亲子活动、家庭生活、文化娱乐中,有意识地构建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些榜样既要多元又要贴近孩子生活,这样才能使榜样更有力量
 
    ● 广大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其渴望获得他人,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父母要真正理解孩子喜欢“饭圈文化”的行为,摒弃习以为常的成人思维和观点,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感悟,分享他们的体验,理解他们的激情
 
    不管是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人来说,追星从来不是一件稀罕事。但近年来,围绕追星衍生出的“饭圈文化”“粉丝文化”等亚文化,却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纵观近年来“饭圈”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良现象,如人肉搜索、造谣攻击、集资打榜、干扰舆论、诱导青少年停课搞“应援”等,均深受人们诟病。更令人担忧的是,“饭圈”低龄化特点愈加明显,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时常呈现狂热、冲动、是非不明之态,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成长。
 
    导致青少年狂热追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在家庭和学校中,父母和老师如何走进孩子的“爱豆”世界、有效化解“饭圈”负面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多方探寻。
 
    为“满足想象”而“狂”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常思敏,如今在河北秦皇岛某重点高中当思政课老师。学生时期,她也曾是一名追星女孩,出于对“饭圈文化”和青少年价值观问题的关注,两年前,她开始在多所高中开展实地调查和访问。
 
    “05后”是常思敏接触到的追星较为狂热、数量也较大的一个群体。她发现,青少年、学生党狂热追星的背后,有多只隐形的手在操控和诱导。
 
    结合自己的追星经历和调查研究,常思敏透露,看似非正规的“粉丝团”,实则内部有着分明严谨的等级制度。她向记者举例道,“站姐”“粉头”是大规模粉丝后援团的核心负责人,他们通常会与明星经纪公司对接,承接公司安排的任务,并利用“明星应援”集资、获取利益。粉丝群内往往有一名群主和多名管理员,粉丝入群后,会被分派评论点赞、打榜反黑、购买代言产品等任务,以达到为“偶像”提升热度、商业价值的目的。
 
    常思敏在访谈中也发现,“粉头”给粉丝们画了一张“大饼”:完成任务越多,积分和等级就越高,达到一定等级可申请当群主、管理员,就有可能梦想成真、离自己的“爱豆”更近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少有粉丝能实现身份的转变”。
 
    两年来,常思敏收集了不少青少年狂热追星的案例:有的不仅请假、逃课看演出,甚至自己挨饿也要源源不断购买昂贵的明星周边产品;有的因喜欢的“哥哥”在网上受到恶评,便以各种出格理由疯狂投诉对方账号;还有的因为明星遭遇不测,便不吃不喝,甚至发烧住院……
 
    2021年6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7000多名中学生参与的调查显示,44.9%的中学生会线上应援,包括打榜、反黑、控评、集资、参与超话、观看直播、送偶像礼物、参与QQ群等粉丝群聊、二次创作或转发正主作品,买周边、海报、代言等。
 
    究其原因,常思敏认为,这基于青少年们的两种观念。一是自知自己当不了明星,就尽可能地帮助、支持偶像出道成名,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二是在明星身上找到了共鸣,如自己跟明星一样家庭条件不好、遇到过不公平待遇和挫折等,期望通过追星找到精神寄托、变得更加优秀。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任高山冰所说:“年轻人通过偶像追寻一种‘归属感’,并在群体的交互中产生自我认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看到学生们因此而产生的执着,常思敏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一些明星所讲述的‘悲惨’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就是通过卖惨、立人设收割粉丝,但价值观尚不稳定、人生阅历不深的青少年,却很容易将他们当作励志典型,从而在盲目追星的路上越走越远”。
 
    “饭圈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话语体系
 
    当下,被“饭圈文化”深刻影响的除了网络世界,还有校园。
 
    进入学校工作后,常思敏发现,中学时追星、关注娱乐圈成为普遍现象,“饭圈文化”已渗入学生们交往的话语体系。
 
    常思敏告诉记者,“学校禁止学生看课外书,但每次查寝时,不少宿舍的床垫床板之间、床板下、床架之间,只要有缝的地方都夹着明星云集的时尚杂志”。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补课机构,追星已成了学生们交友的必备条件。”常思敏说,“‘粉’的明星一样,就能成为朋友,‘粉’的明星存在竞争关系,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演变为校园暴力。”
 
    与学生普遍追星相反的是,一些老师并不擅长跟学生讨论、引导追星行为。
 
    交流中常思敏发现,难以在老师、家长那里找到“共同语言”的学生们,反而更容易在狂热追星过程中得到“同行”的肯定。“当其他粉丝或者管理员对某个学生的任务效果给予肯定,或者明星在公开场合对粉丝的支持表达感谢时,这些学生们会觉得明星在跟自己‘双向奔赴’,从而得到追星的满足。”
 
    在常思敏眼中,学生们并非没有是非观与价值观,只是非常不稳定。作为一名老师,她认为:“追星更需要老师们辩证对待,不要简单地批评、否定,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
 
    以尊重为基础与孩子一同构建多元榜样形象
 
    在不少家长看来,明星是虚拟的,投入精力和金钱都属浪费。而在孩子们眼里,偶像又是真实的,是能投射自己的想象的。两种观点相撞之下,形成深深的亲子沟壑。
 
    从家庭中剖析青少年狂热追星的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很多父母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或者树立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导致孩子们对这些“榜样”望尘莫及,只能主动选择他们更需要的偶像来欣赏、愉悦自己。
 
    孙宏艳建议,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价值观、行为、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这些都与孩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更容易被五光十色的偶像生活深刻影响。”
 
    “我们研究发现,小学是孩子榜样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应尽早在亲子活动、家庭生活、文化娱乐中,有意识地构建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些榜样既要多元又要贴近孩子生活,这样才能使榜样更有力量。”孙宏艳说。
 
    同时,父母要树立恰当的榜样,还必须懂得心理学基本知识,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挑选榜样。孙宏艳举例介绍,比如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到的事物上,选择身边人做榜样效果较好;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看法,父母要了解他们心中的榜样,为其提供更全面的关于榜样的信息,并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榜样。
 
    孙宏艳提醒广大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其渴望获得他人,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父母要真正理解孩子喜欢‘饭圈文化’的行为,就要走出成人世界,摒弃习以为常的成人思维和观点,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感悟,分享他们的体验,理解他们的激情。”
 
    “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破解‘饭圈文化’酝酿、发展、助推的规律,让孩子从小学会看懂网络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将对孩子正确理解‘饭圈文化’、在多元价值观面前保持冷静,产生很大作用。”孙宏艳说。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富东燕 实习生 林芯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