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官网! 官方微信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指导 > 知子花教育 >

从孩子真实情况出发培养孩子的自信品质

来源:知子花教育
类型:

  近日,微博上热议的一则报道,有一个爸爸带12岁儿子徒步川藏线,以康定为起点,沿318国道,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12座高山……共耗时50天。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这种教育意义是什么?”更有甚者,还举出了之前有位父亲带孩子出发川藏线,但最后是带着孩子骨灰回家的这件事。
 
  对于这些,孩子爸爸给出了明确回应:“我不是疯子,我即使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也不可能拿亲生儿子的生命开玩笑。”并且,在记者采访时得知,本次徒步之旅,是经过全家近1年的筹划、1个月的前期准备,才启程的,也是充分考虑了儿子身体状况及其个人意愿。而且这一切都是孩子主动并且希望坚持完成的。孩子愿意吃苦耐劳,磨练自己的毅力是非常好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默默陪伴。
 
  两人回忆,在出发的第二天其实就出了点小问题,因体力不支与队友走散。晚上,爸爸担心孩子的身体吃不消,询问是否需要放弃时,儿子不但表示要坚持,并且不后悔这次跟爸爸的“苦难”之行。两人为彼此的坚持和陪伴所感动,抱头痛哭。我想,不仅是儿子需要陪伴,爸爸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很容易会质疑自己的起初做法是否正确,儿子的肯定,是他这一路最大的支持。
 
  每个父亲有每个父亲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想走的路,不能一概而论。那位爸爸表示:“如果是女儿,我也许会带她环游世界,看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儿子,我希望他经历磨练。”孩子因为喜欢徒步旅行、穷游,家长便为他制定了这样的计划,去用他喜欢的方式经历磨练,因为这是适合孩子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个孩子。作为父母,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其他的,就是陪伴,陪伴他去经历这些磨练,在挫折中蜕变。
 
  说到苦难教育,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之前微博热议的“乐嘉带四岁的女儿参加活动,徒步穿越沙漠长达76公里”,其中有两个数字让我非常震惊,“四岁、76公里”,当我看到这两个数字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心痛的,76公里对于一个普通成年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的距离,更何况是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呢?从乐嘉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他有着自己的育子理念,他的方向是积极的、正向的,期待也是美好的。首先,我作为一个家长完全能理解他对孩子的这种爱。而他的初衷,无非像这世间千万的家长一样,想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在现实生活,我们所有的家庭不可能都会像这两位父亲一样,舍得让孩子去经历“苦难训练”;其实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内心总是会遇到一片沙漠或一座雪山的,也会经历属于自己的严寒和酷暑,在孩子感觉过不去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们安然度过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能力,孩子自信的能力,这是孩子在早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自信的建立,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重要,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的阻碍而轻言放弃;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看上去很难而感觉自己不行;自信充足的孩子只会更愿意去尝试,并在事情的解决过程中充满力量。自信会让孩子有很强的胜任感,同样可以培养出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候的勇气。
 
  在当前的社会形式之下,我们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更多会是来自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或是与他人相处上的,让孩子通过一件又一件的日常事件,不断尝试,自然发展,总结经验,才是获得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信念的关键。那么怎么样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的建立起自信呢?我来给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郊区钓鱼烧烤,很多同学都带了自己的孩子去。小孩子们在一起嬉戏打闹,非常热闹。唯独有一个孩子,自己坐在小溪边,凝视着湖面。很多同学都不安的问孩子妈妈:“你这孩子怎么了?不会有什么毛病吧?你没带孩子去看看吗?别是自闭症吧?”甚至有的同学母性泛滥想过去抱抱孩子,关心一下孩子,但都被这位母亲阻止了。
 
  她对我们这些人说:“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有时候一看就是大半天,吃饭都会忘记,每次回来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的新发现,这就是他的特性,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过一会儿他就会跑来分享他的新发现了。”果然,我们在午饭期间,所有孩子都在争抢好食物的时候,这个孩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跟妈妈说着自己的新发现,还会说他观察到的现象和书上有什么不一样,哪些又是和书上写的是一样的,妈妈还鼓励孩子把不一样的部分记下来,回去再去求证。
 
  很多大人都忍不住和他交流了起来,一顿午餐,让这个孩子的分享衬托得十分有趣。而他的问题还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午餐过后,他像个小大人一样,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程。
 
  这样一次经历引发了我的深思,试想一下,如果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独自坐在一边“发呆”,我们自己是否会先主观论断,觉得孩子社交能力不好或者孩子胆小?因此您是否会强迫孩子去到人群中去或是给孩子讲一番大道理?甚至给孩子贴上了标签,而有些父母还会觉得这就是鼓励孩子了。其实,这种主观论断其实是一种带着条件的爱,从孩子的角度看来,妈妈的潜台词是在说:“因为你不合群,所以妈妈不喜欢你了”。而这位妈妈做得正好相反,也是我们家长们可以借鉴的。
 
  首先,我们要从孩子的真实情况出发,看到孩子的与众不同,不要要求孩子按我们或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迎合大众,也不要因为孩子刚开始的表现而觉得自己在其他家长面前丢了面子。比如孩子把玩具拆得支零破碎,拿给爸爸看,也许我们会下意识认为孩子的破坏力很强,而对孩子大加责骂;而孩子只是想跟爸爸分享自己拆开以后的新发现。
 
  其次,充分接受了孩子的与众不同,并从中找到了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了,“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在你身边支持你的那种爱”。孩子感受到这种爱后,会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支持,孩子会更加的有力量和信心去完成他想去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想去拿桌子上的杯子,但是桌子太高了,手太小没拿住,摔碎了,大人看到可能会说:“你这孩子就是笨”。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接受,因为我做错了,所以不再被爱了。
 
  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建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爸爸妈妈的相处经验所得来的,孩子在爸爸妈妈不断地理解、认可、肯定之下,一步一步打下了我能干,我重要的品质;这也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分享按钮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